中国云阳平台 云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来,云阳县巴阳村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与公共服务提升有机衔接,规划了以产业集中地周边162户村民为试点示范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我们主要是按照一户一规划、一户一设计的方法,通过天上换屋顶、墙面上刷白、地面上整洁使得厕所、房前屋后环境得到改善。”巴阳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负责人王儒国介绍。

  作为试点示范的其中一户,巴阳村村民乔兴云按照规定的出资比例,将老房子屋顶换了灰瓦,还将屋前坑坑洼洼的泥巴地筑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地,这样一来,孩子们开车回家终于有了家门口的停车位了。

  如今,全村已完成了98户的试点改造,其中有4户农户已开始经营农家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漫步其中,道路干净整洁,路沿的柑橘树上结满了果子,两旁民居护坡挡墙整齐划一,农家院落白墙灰瓦令人满目清新,引人驻足,而不远处的片片菜地和池塘让乡村生机盎然。

  不仅宜居,更要宜业。在巴阳村,枇杷和柑橘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销售产值在当地农业产业中遥遥领先,是巴阳村农业经济的品牌名片和重要支柱。当前正是柑橘采摘时节,红彤彤的橘子压满枝头,村民们都忙着采摘、装筐,呈现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巴阳村柑橘种植户赖兴云家里有80棵红橘树,产量预计可达1万斤左右。他介绍,今年收购价9角,光是红橙就能卖上近9千元,再加上半年的枇杷,一年能挣到2万多。经统计,巴阳村共种植红橘740亩,纽荷尔460亩,预计今年柑橘产量2800吨,年产值可达4500万元以上。

  村民收获柑橘。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收获柑橘。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提质增效柑橘、枇杷产业,巴阳村自2019年建设标准化枇杷园300亩,今年又改造了轨道运输车。红橘产业方面,不仅对红橘树进行了高接换种,还和云海药业对接,拟在巴阳建设红橘主题公园,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只要把这两项产业管好了,全村每户可以增收七千元左右。”巴阳村党支部书记刘代云说。

  同时,正在抓紧施工建设的五指印江田园综合体江上枇杷源,开启了巴阳镇向农文旅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江上枇杷源依托巴阳村枇杷产业优势,结合峡江、山地、果林、田园等自然资源,实现“枇杷+”全资源联动。

  此外,江上枇杷源还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利用现有的枇杷园植入科创、文创元素,配套建设观景台、民宿、双创基地等项目,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

    暂无评论内容